|
楼同学![]() 学员档案
X1 关于申请 从大一开始,我就开始准备申请美国方向的院校,后来因为国际政治局势的关系和Lee老师的影响下,我决定英美联申。相比于北欧和意大利的一些设计院校,我认为英美的工业设计更注重探索当前设计的边界,探讨未来设计的可能性。英国的院校偏向于思维训练,美国的院校教育方法更加系统和成熟。在深入工业设计的某一领域犹豫不决时(例如家具设计),英美的院校能够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发展平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设计方向。 我认为做作品集最困难的部分是开题,每次开题都要花上我几个月的时间。一个项目的选题能够展现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为后期的表现形式奠定了各种可能性。万事开头难,Lee老师经常会分享一些前沿的技术和新闻,比如通过音乐疗法帮孩子建立对抗癌症治疗的信心,这些前沿领域的探索经常会有启发性的帮助,我开始思考通过产品的交互动作去影响用户的观念意识重建。 我自己还会有一个独立浏览器书签收藏夹,开题没有灵感的时候会经常去浏览收藏夹里的存货。里面主要是收藏一些独立的设计师/工作室网站,经常去看看他们现阶段在做什么,如何表达他们的产品故事,如何在众多产品中体现他们的产品语言,保持他们的风格。在这里顺便推荐一个特别实用的工具:Eagle。 另外,而对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同学来说,还有一大难点就是制作实物模型,除了激光雕刻亚克力和3D打印光敏树脂这些经济和时间成本相对较低的途径之外,很多时候需要跑手板工厂。比如我项目中的一套分装产品,外表材质用的是硅胶,手板厂报价非常离谱。Lee老师建议我自己设计硅胶模具并进行浇筑,因为也是第一次设计模具,很多因素没有考虑到,比如灌注硅胶时气泡会积聚在某个空间中形成空腔、3D打印模具的材质影响到硅胶的凝固以及最尴尬的就是模具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脱模,最后还是Lee老师用榔头敲碎。 必须有一份长长的致谢名单 对于一沙的初印象是感觉一沙的老师都特别热情。 一开始接待我的PP老师非常耐心地帮助我建立起对于海外设计院校的一些认知。虽然在初期与导师的合作上遇到了点问题,但是PP老师和一沙米非常顺利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集能够多元化,所以一沙安排了三个老师达达、庄老师和Lee老师来带我的作品集。庄老师非常温柔,经常分享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有趣的点,帮助我打开思路。 Lee老师真的是超级负责,他对我没有限制,一直鼓励我在理性逻辑中敢于表达主观意见,而且Lee老师帮我规划了每个项目的种类:一类交互装置、一类传统产品、一类产品系统整合设计、一类思辨设计,让我能够广撒网多敛鱼。在建模和制作模型时遇到问题时,Lee老师也会亲自帮我解决问题(帮我敲模具哈哈哈)。面试季集中在春节假期,coco老师在家带孩的同时还非常负责地帮我改我的面试稿和演讲稿,非常辛苦。最后还要感谢一下33老师,冒着限行扣分的风险也要留在机构监督我排版(嘻嘻.jpg)。 同时一沙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在一沙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这种宝贵的沟通机会填补了我对于这个行业和一些院校的认知空白,并且在互相分享作品集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我打磨作品集。 关于作品 灵感源自于我从小对于轮胎的胎纹是如何消失的思考。轮胎、鞋底以及塑料物件磨损之后还是以橡胶和塑料颗粒的形态存在,进入大气和水循环,汇入大海并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顶级猎食者——人类的身体中。也就是说塑料垃圾都是被我们人体处理掉的,我们才是最大的塑料垃圾生物处理站。 虽然当前还并无有效的处理措施,但是我希望通过设计去呼吁人们重视微塑料污染这个隐性的问题。表现形式源自于我和庄老师讨论时桌面上的一杯水,杯身上的水经过重力的作用在桌面上留下了一圈水渍。这种转化的过程就像塑料垃圾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分解形成一种不容易被人关注到的形态。
机缘巧合之下,我找到了蜡这种材质,在吸收食物热量后,蜡会从固态融化成液态,如果把这种特质加以利用便可表现设想的效果。在反复的实验各种蜡的特性和与碎水晶的混合效果之后,我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形态。 当时正值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我很难去跑玻璃加工厂,于是只能通过渲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就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遗憾吧。 ▍Project 2 flow with sex 该项目针对女性性羞耻现象设计了一套女性公共卫浴空间的洗护分装套装。 项目背景是当时深圳的成人娃娃体验馆事件,当社会舆论还沉浸在这类门店是否合法的讨论中时,我开始思考是否是大环境下的性压抑导致大众对这种现象极为敏感,这是解决男性性压抑问题的一种尝试,但是女性性压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出现在舆论上。我采访了很多异性朋友,发现一小部分女性对于性的认知完全颠覆我的预期。 这些原话让我对于性羞耻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我认为我有义务用设计去尝试改变这一现状。(在最初的调研阶段,很多人问我身为男性做这一方面的东西是否会觉得尴尬,我认为在倡导性别平等的大环境下,性权利平等也不可忽视,这是社会观念问题,不是情趣用品设计,所以不会觉得尴尬。虽然不是同为女性这种非常直接的感同身受,但是我可以通过男性成长的经验结合调研数据给出一种尝试性的解题方法。) 在经过大量的采访和数据分析,以及对比男女性性启蒙路径之后,我结合之前的构想——通过产品的交互动作去影响用户的观念意识重建。 在日常使用需求的刺激下,反复的交互动作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对于该行为的原始认知,并在环境的影响下进行演变。 于是我设计了一套女性公共厕所使用的一套分装产品:洗手液分装盒、纸巾盒、护手霜分装盒、化妆品收纳盒,硅胶的使用增加了产品和用户的亲切感,这种类皮肤的手感在略带性暗示的交互动作下减少了原始的机械感。这些交互动作一方面鼓励用户探索自己的身体,一方面也让用户在日常重复的操作中对性进行脱敏。同时,这种行为同样充满了话题性,给女性提供了交流性观念的契机,从而解放女性性羞耻现象。 |